股票代码:060001 客服热线:400-000-0388
发布公告

招标

采购

项目

机构

资讯

服务

宁波镇海:打好招投标领域组合拳 助力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2024-9-18]

发布人:比比招标采购网    发布日期:2024-09-20

宁波镇海:打好招投标领域组合拳

助力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

宁波市镇海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 张猛

宁波市镇海区围绕重点项目服务、规范化管理和智慧监管,构建“优服务,促规范,慧监管”模式,以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在重点项目靠前服务、市场规范管理、数智赋能监管等方面做好增值文章,打好交易监管“组合拳”,实现综合治理下市场公平与效率的双赢路径。今年1~8月,工程项目交易107项,成交29.66亿元,节约资金2.85亿元,节支率8.77%。与上年度同期相比数量增加9.18%和金额增加18.83%。营商环境无感监测指标保持全市第一梯队。

一、以增值化改革为牵引,助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推行“点对点”靠前模拟审批。制定重点项目服务清单,项目尚在“标前”报批阶段,招投标监管部门提前介入,联合发改、行业主管等职能部门,采用“批前辅导”“并联推进”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开展实质性审查,由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审批,全面查漏补缺,避免出现招标时修改立项审批的情况,大幅提升审批效率。今年以来,已为集成电路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银凤未来社区城市更新项目召开标前审批会议,会议针对开工时间紧迫与子立项流程时间长的矛盾,允许子立项容缺用主立项进行勘察设计招标,招标人充分利用等待设计出图的“空档期”完成子项目的立项审批,预计可为项目从审批到开工时间缩短一个月,项目建设前期整体提速20%。

二是落实“多对一”联合会商审查。建立健全营商办、招标人(代理机构)及行政主管部门三方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对拟采用“评定分离”的项目通过多部门、多维度提出审核意见,通过联合审查、提前会商等方式提升招标文件审核效能,提高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合力把好交易监管第一关。针对以往“评定分离”项目招标中投标单位少、竞争不充分的弊端,联合会审特别加强对“评标分离”项目定标方法的审核,创新性地要求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列明三种及以上的定标衡量值计算公式,由招标人在定标现场随机确定一种公式,有效提高了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公平性和竞争性,避免了“明招暗定”、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降低了廉政风险。今年1~8月,全区4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共62个,采用“评定分离”方式的项目共23个,其中投标单位报名5家以上的项目共21个,占比91.3%。

三是创新“云上评”远程异地评标。开展远程异地评标,打破评审地域空间限制,由集中评标变为分散评标,极大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保障招标公平高效,有利于招标人选择到更加优质的承包商。目前,我区完成远程异地多点评标10场,其中主场项目2场,副场项目8场。实现“投标不出门,交易不见面”,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工作效率。同时针对评审强度大,评审耗时长的项目提供延时服务,由监管部门、交易中心和软件公司组建远程异地评标服务队,让交易“不打烊”,服务有温度。

二、以规范化管理为导向,推动招投标领域健康发展

一是“规范化+建章立制”,推动招投标市场规范运行。为杜绝“假EPC”现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总承包,我办与区发改局、区建设交通局联合制定印发《镇海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审批管理办法》。办法实行分类管理,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不得采用工程总承包;投资额在200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应采用部门联审研究确认是否采用工程总承包,以此来加强对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的把控。办法的实行,为“假EPC”褪去了“马甲”,工程总承包方式实施的项目数量断崖式减少。办法出台至今,已对宁波植物园展览温室项目工程总承包项目进行了联合审查,联审会议上各有关部门对项目招标内容逐一研究并提出意见,引导建设单位依法依规实施工程总承包。该项目进展顺利,各项工作衔接有序。

二是“规范化+公平审查”,推动招投标各方规范参与。坚持源头治理,牵住“牛鼻子”。针对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投标难,中标难”等问题,开展“招标人+监管机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推动公平竞争审查由以往的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管理,确保条件设置合理、符合实际需要,未经公平竞争审查或者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的各类招标文件,不得进行备案。今年1~8月,招标人提交公平竞争审查表107份,项目覆盖率100%,质疑、投诉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5%,审查效果明显。

三是“规范化+专项整治”,推动招投标问题规范解决。去年以来,镇海区聚力解决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通过监管、司法和行业部门联动协同,构建全区“1+11”工作专班,全面部署10个系列打击整治和规范提升行动。“1+11”工作专班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建立案源线索会商研判与移送机制,定期开展投诉件分析、区域性整治研讨、项目难点研判及阶段性成果总结等活动。专项整治行动覆盖了249个工程建设项目标段,行政执法立案5起,公安立案4起,参与惊雷战役2波次,打掉串通投标团伙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形成高压态势,净化市场环境。

三、以数字化监管为抓手,推进交易流程阳光透明

一是“红绿灯+预警机制”提升监管效能。对11个监管点和5个监察点设置阈值,产生预警提示信息,就相应新增一条亮灯,用绿、黄、红色标识,直观显示所有监管亮灯情况,将预警信息可视化。通过数据分析预警发生趋势,了解整体交易风险发生和管控情况,及时制定处理策略,监管效能显著提升。今年以来,预警系统筛查出红灯提示率20%以上的监管点5个,预警提醒招标人(招标代理)207家次,交易效率保持全区第一梯队。

二是“大数据+数据分析”打破信息孤岛。传统监管为“手工+被动+事后”模式,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支点,电子招投标数据、互联网公开数据作为数据支撑,汇聚区域范围内全部电子招投标数据,向智慧化的“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分析”新模式转变。不仅对不同投标人的电子投标文件唯一标识符雷同进行预警,还通过海量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多维度深度分析各招投标主体之间的关系,将各主体之间的抱团关系可视化。监管部门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掌握市场主体的风险程度、交易异常情况、围串标风险等,减少监管盲区,有效震慑违法违规行为。目前已建立数据分析模型13个,分析数据6000余条,可进行可视化展示。

三是“数字化+档案管理”做好数据归仓。通过构建数字档案管理体系,纸质档案向数字化转换,交易全流程数据进行电子化归档。数字档案可节省存储空间,减少耗材消耗,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快速检索,降低借阅纸质档案遗失的风险。同时深化运用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实际成效,对数据进行挖潜,为纪委、审计部门专项业务工作高效开展提供坚强保障,助推纪检监察、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系统应用后,档案归档平均时间由30天变为秒办,归档后的档案还可提供线上借阅功能,借阅人系统提交申请通过后即可线上查阅档案,实现借阅人“零次跑”。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招标采购管理》杂志通讯员 浙江省招标投标协会庞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