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060001 客服热线:400-000-0388
发布公告

招标

采购

项目

机构

资讯

服务

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正式开建[2019-9-20]

发布人:比比招标采购网    发布日期:2019-09-20

9月19日上午,备受榆林人民关注和期盼的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在神木市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着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榆林历史上最大的引水工程,也是惠及子孙后代的“生命线”工程。这项工程是榆林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必将翻开榆林水利建设新的一页,载入榆林发展史册。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在陕西乃至全国发展布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促进榆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区内现有的供水能力已无法满足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为了保障未来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用水需求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进一步加大节水力度、压缩高耗水产业、减少需水量的同时,从黄河引水已成为缓解榆林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中之重。

民心所向,党心所思。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是事关优化榆林水资源配置、破解缺水困局的大事,承载着380万榆林儿女的梦想。2017年10月,榆林市正式启动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工作启动以来,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胡和平、省长刘国中专题听取汇报,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副省长魏增军深入实地调研,并主持召开项目协调推进会,省水利厅、发改委认真研究、科学审定可研报告,省自然资源厅、住建厅、生态环境厅、文物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全力以赴,鼎力支持,加快专题报告审查、报批。

榆林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项推进会,市长李春临带领相关人员,专程赴黄河水利委员会汇报工作,落实引水指标,专抓领导定期调度,市水利、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建规、文物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力推动。同时省市有关领导多次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沟通汇报。2019年9月5日,项目经省发改委正式批准立项。

从2017年10月到2019年9月,榆林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历时两年,殚精竭虑,一次次调研,一次次论证,一次次推进;市上相关部门多次深入一线现场踏勘,做规划拿设计,办理审批手续……这是榆林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榆林人民期盼已久的宏伟蓝图即将实现。

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投资大、规模大、难度大,堪称榆林水利建设之最。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也不只是一项水利工程,而是福泽榆林、催生能化、提升形象、赢得竞争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更是一项影响长远的战略性工程。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南接延安市,地处陕甘宁蒙晋能源“金三角”地带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是连接西北五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1998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榆林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后,榆林市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发利用为龙头的能源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榆林GDP开始稳居全省第二,2018年达到3848.62亿元,是1978年3.58亿元的1075倍。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指导全国改革发展。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五年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实施“五新”战略的总任务。榆林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目标”。

水资源不足是榆林转型发展的最大瓶颈

榆林市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腹地,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日照较长、蒸发量大。特殊的自然气候、地理地貌,造就了榆林水资源总量先天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土流失严重、开发利用难度大等市情水情。

在榆林435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380多万人,而水资源总量仅为26.72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十分之一,每平方公里产水模数仅为6.13万立方米,不足全省的一半。人均水资源量为722立方米,占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21立方米的64%,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36%,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在重度缺水标准之下。

榆林市矿产资源富集一方,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目前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尤其是煤、油、气、盐等能源矿产,组合配置良好,国内外所罕见,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约10亿元的地下财富,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43万亿元,占全省的95%。

榆林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已成为国家“西煤东运”的腹地、“西气东输”的源头、“西电东送”的枢纽,是中国能源产业的聚集中心和21世纪的能源接续地,也是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增长极。

目前,榆林已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全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等一系列国家级重点规划。未来榆林将进入更高、更快、健康、生态发展期,这将对水资源配置提出严峻考验。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确定了榆林市经济社会“一轴一带一核三区多点”产业发展布局。“一轴”:围绕长城沿线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轴,重点发展煤炭、煤化工、油气、煤电、有色、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一带”:无定河生态工业发展带重点发展生态型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核”:中心城区(一核)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产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现代产业核心区。“三区”:北部煤电化工发展区(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重点发展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培育接续产业;西部油气综合利用区(定边、靖边)重点发展油、气及化工等产业,培育新能源、现代农业、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南部特色生态产业区(南部六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

回首过去,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经过了1998年—2004年的产业培育期、2005年—2008年的快速上升期、2009年—2015年的结构调整期三个阶段,其间,经济增长迅速。这三个阶段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由于煤矿开采及洗选煤用水均采用矿井疏干水,所以用水量增幅不大。

展望未来,榆林经济发展需水也将经历几个阶段。2016年—2020年,也就是在“十三五”期间,榆林经济进入转型期,实施“煤向电转化、煤电向材料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能源化工园区建设加速进行,能源化工项目大量入驻,转化产业开始起步,此阶段工业需水会有较大幅度增加;农业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措施还回超采地下水,生活需水稳步增加,总需水量呈较快增长趋势。2020年—2030年将是榆林市的经济快速增长期,大量煤、油、气、盐化工及煤电项目投入生产,能化产业形成规模,深度转化产业迅速发展,工业需水占比增长较快。到2030年,工业需水占比将从现状的26.9%增加到50%以上,总需水将达到一个高峰。2030年以后,无论是矿产资源开发还是能源转化产业都已形成规模,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时期,需水增长也趋于平稳。从行业用水来讲,缺水重点是位于府谷、神木、榆阳、横山行政区域内的北部煤电化工发展区。

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但水资源不足是榆林转型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在水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的情况下,根据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在强制节水条件下,同时考虑水资源自然衰减,按现状供水总量8.51亿立方米计算,预计2020年需水12.64亿立方米,缺水4.13亿立方米;2025年需水14.92亿立方米,缺水6.41亿立方米;2030年总需水17.64亿立方米,缺水9.13亿立方米。

2018年,全市用水总量8.5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4.8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2.29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1.01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0.22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165亿立方米,现状供水基本可以达到供需平衡。但是,榆神、靖边等能源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已经建成,由于缺水很多能源化工项目不能落地,严重制约能源化工项目建设和产业链延伸,使深度转化难以实施。因此,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榆林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2030年经济总量实现1万亿元目标的重大制约,急需开辟水源,来支撑榆林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引黄是破解榆林缺水之困的根本出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榆林在推动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从未停歇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步伐,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外引、内挖、节水、治污,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目前,榆林西线正在实施盐环定扬黄定边供水工程提升改造工程,南线建成延安引黄清涧支线工程,东线已经启动黄河引水府谷供水工程,中部正在建设王圪堵水库向绥米子三县供水工程和矿井疏干水利用工程。部分县区建成城镇供水工程、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应急水源工程等骨干供水工程。同时,建设塘坝、窖池等小型蓄水工程,拦蓄天然降水,解决小范围、小规模生活、生产用水;根据全市地下水资源储存及开发利用现状,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有效利用矿井疏干水和城市中水等非常规水源;同步推进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城市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水库93座、塘坝197座、窖池12.5万座、灌区703处、取水泵站101处、机井24970眼,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9061处。全市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达到8.9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9.41亿立方米的94.58%,几乎接近上限。按照现有工程布局,唯独短缺的是支撑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可靠水源。

要破解榆林的缺水困境,省市几届主要领导和不少专家都说只有从黄河引水。黄河为晋陕界河,从榆林市府谷县墙头入境,沿着榆林东境自北向南流经府谷、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6个县市区,于清涧县双庙河乡贺家畔村出境,过境长389.69公里,每年过境水量240亿立方米。榆林向黄河引水,特别是东线引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分配榆林黄河干流用水指标3.17亿立方米。但是,在之后的30多年里,榆林黄河东线引水由于河流含沙量大、供水线路长、压矿问题突出等因素,方案迟迟无法落地。

2017年6月15日,榆林市委召开了一次关乎榆林未来发展的重要会议——“榆林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动员大会。市委书记戴征社在讲话中强调,要把大家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吹响实干集结号,下达前进动员令,通过开展十大战略问题研究,贯彻落实好中省发展战略,紧跟国际国内前沿技术,提高决策水平,找准现实发展突破口,更好地谋划榆林发展和加快追赶超越步伐。

其中“榆林市水资源硬制约问题战略研究”作为一大课题,被提上议事日程,由市水利局具体承办。在课题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中省市知名的院士、专家、学者齐聚榆林,就如何解决榆林缺水问题,进行现场勘查、查阅资料、讨论研究等,最终将问题聚焦到黄河东线引水上来。在大的引水方案上,专家团形成了“集中一点引水、集中两点引水、分散引水”三个方案。但是,各个方案从取水口、引水线路、供水规模、技术难度等方面又各有优劣,方案最终难以确定,从黄河引水仿佛又陷入曾经的“沼泽”。

2017年6月,市委书记戴征社带领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赴宁夏中卫、青铜峡和府谷、神木等地,就榆林黄河东、西线引水特别是东线引水进行实地调研,要求水利部门就各个引水方案从总体布置、取水流量、调蓄库容、取水枢纽、输水线路、泵站提升、其他建筑物、分期实施方案和工期、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优劣对比分析,拿出具体方案,用数字来说话。

2017年10月10日,榆林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全市阶段性重大事项推进方案》,确定榆林以“西线、东线、中线”三条线路向黄河引水,东线引黄采用“马镇+府谷”双线引水方案,“榆林市水资源硬制约问题战略研究”课题组也同步提交了研究成果。至此,徘徊近30年的黄河引水特别是东线引水方案,最终尘埃落定。

榆林供水网络的整体设想是:建立以王圪堵水库为枢纽,东、西线重大引水工程为主架构,各类中小型水库为调度节点,中小型供水工程、应急水源工程、矿井疏干水为补充,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互通互补的供水网络体系。具体方案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工程的基础上,分东线、西线和中线,综合考虑近期、中期、远期,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重大引水工程。东线为“马镇+府谷”引水工程;西线近期提升改造定边引黄工程,中期启动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远期实施大柳树引水工程;中线建设王圪堵水库向绥米子三县供水工程,启动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核心是实施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栖”。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开工建设,为榆林构筑起了一道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为榆林人民生活、工业生产、生态建设、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有效解决了神木市窟野河河谷区、榆神工业区锦界工业园、清水沟工业园、榆阳区榆溪河以东工业园的用水问题,提升了上述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为榆林追赶超越、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榆林的营商环境,提升榆林招商引资的竞争力。

“一路艰辛一路歌”。有定力前行的方向才不晃动,有梦想负重的脚步才知何往,在未来发展中榆林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继续坚持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的精神,做好水资源这篇大文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